针对社区困难群体多、服务内容多、工作人员少等情况,安阳市文峰区大寺前社区将“百姓的事交由百姓管百姓办”,通过“志愿服务 ”社区治理,引导群众积极互助共管共治,使邻里之间变得更和谐,群众生活更幸福。
11月18日,80岁的张爱花老人吃过午饭就出门了。她走街串户,与邻居街坊拉家常,最后来找社区主任曲存香“汇报”:“我今天走了5户,他们家里都没有煤球!”原来,老人是社区居民志愿者,义务检查燃煤散烧治理工作。
在大寺前社区,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空巢老人照料、孩子课后辅导等,都有居民志愿者“管”,就连理发都有人负责,并且是义务的。
“现在社区有12支志愿服务队,大家争着给老百姓干实事、做好事!”社区主任曲存香很自豪。
大寺前社区位于文峰塔南侧,属于安阳老城区,困难群体多,群众诉求多。因管理缺失,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匮乏。
社区只有6名工作人员,咋为老百姓搞好服务?经入户走访,他们发现,居民中不乏热心人。
40多岁的徐勇宏无业、离异,工作人员几次去他家,总是铁将军把门。“刚开始我有点怀疑他是吃低保的‘空挂户’。”工作人员闫涛回忆,“后来才知道他每天要去医院照顾偏瘫的母亲,这一照顾就是17年。”社区把他“孝老敬亲”的事迹作为典型广为宣传,并邀请他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如今,徐勇宏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达人”,每周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0小时。
典型树起来后,志愿服务一下子“火”了。20名居民自发成立党员110志愿服务队,免费给居民修车、修家电、量血压。“只要居民有困难,我们随喊随到。”队长蒋保新说。
“涉及居民利益的事,由居民去给街坊邻居做工作,比我们去好使!”社区工作人员坦言。
居民志愿者队伍中,既有近90岁高龄的老党员杨树林、80多岁的“调解高手”宋培珍,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古道热肠的大嫂,甚至还有已经搬走却定期来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居民。
“看到居民们争着为别人服务,我们决定把这项工作制度化。”2010年,大寺前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试点,通过调查摸底,对社区需求和个人专长进行梳理,建立了注册登记、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党员带头等多项制度,使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修车、缝补、搞卫生、照顾老人等小问题小困难,居民志愿者就能解决,但是诸如教育、医疗等专业领域的事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6年起,社区决定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志愿服务队伍,采用“志愿服务 ”模式,各方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服务。“志愿服务 委员”,即邀请单位领导担任“社区兼职委员”,社区无法解决的难事“找委员来协调”;“志愿服务 医疗”,区保健所在社区设点,定期开展免费义诊,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志愿服务 法治”,文峰案件侦查大队组织法律咨询、消防演习、暑期防溺亡宣传以及帮扶辖区困难家庭……目前,该社区“志愿服务 ”项目已达15大类42个,其中居民自助自治项目超过20个。
“社区的事也是俺老百姓自己的事!”这句话是记者在大寺前社区走访中听得最多的。(河南日报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