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科
郑州94岁的“煎饼奶奶”火了。一到深夜,在郑州张寨村路口,她的摊位前总是围满食客,人们都说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看到大家都喜欢吃自己的煎饼,她觉得很开心。
如果不是网友们“火眼金睛”,谁也想不到,在郑州一个普普通通的街头,寒来暑往,为来来往往的都市夜归人摊煎饼的奶奶,竟然已是90多岁高龄。仅仅站在那里,张奶奶对年轻人而言就是一种激励与鼓舞。在冰冷的晚上,为都市夜归人驱逐寒意的,不仅是手上热乎乎的煎饼,还有张奶奶的这份坚守。
从凌晨12点出摊到凌晨5点收工,然后再去菜市场买材料,老人觉得早已习以为常。这种状态连年轻人都觉得太辛苦,不可思议,何况一个耄耋老人?但是,苦,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别人眼中过得苦的人,当事人往往并不觉得苦,甚至还觉得很幸福。吃过大苦的人,往往也不会主动叫苦,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些困难、磨难与之前的经历相比,都算不得什么。经历了生老病死、爱恨别离,人看事物的眼光就会多一份沧桑与积淀。更何况,“煎饼奶奶”儿女孝顺,并无生计之忧,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我相信,当一个个年轻人翘首以待、不吝赞美,最后心满意足地拿起煎饼离开时,张奶奶的内心一定是幸福的。这就是老人坚守的价值。
当然,“煎饼奶奶”的故事及处世态度不仅对于年轻人有启发,对于老年人来说同样很有教育意义。就在前几日,湖北荆门一68岁老人坐公交不投币不刷卡,4岁男孩上前好心提醒,竟被他打翻在地。看到小男孩被打倒在地的一幕,真是心疼;看到涉事老人拔腿就跑、继而被抓的情形,感到可气又可笑。我们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为。这个“为”,体现在哪里?或许每个人理解都不同,但至少有一点,作为老年人,也要将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好,不给子女和社会额外添负担,奉献社会量力而行,但不能去做逾越法律底线的事。
有人在寒夜里温暖大众,有人在倚老卖老中丢掉尊严。我们颂扬前者,是为了唤醒更多向上向好的力量;鞭挞后者,是为了社会永保安宁。(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