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近日,为了保护两棵古柏树,成都金堂县一条正在修建的旅游环线修改设计方案偏移二十余米的消息引发热议。11月16日,记者从当地村民处了解到,这两棵古柏已经有两百多年的树龄。负责旅游环线的施工单位在了解到两棵古柏的文化和生态意义后,也重新制定了施工方案,将道路偏移了二十余米,把两棵临山而立的古柏保了下来。(见11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单纯从经济角度讲,正在修建的旅游环线为古树改道,势必要增加人工、材料等建设成本,还要延长工期。然而,从生态角度来讲,森林公园也好、乡村环境也好,能有这样两棵古树都是幸事,对生态有利;从人文角度来讲,当地村民对这两棵古柏有感情有情结,为树改道,即使钱花多了些,但让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其环保与人文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强制移除”古柏。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为了两棵古柏,各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诉求,互相尊重,平等协商,找出最佳解决办法,绕树而过的公路,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注脚。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摒弃顾此失彼、急功近利,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为古树改道”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安 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