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考量。这不仅是一次全面展示鹰城形象、提升鹰城品位、凝聚鹰城精神、推动鹰城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一次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和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全面检阅。
今年年初,中央文明办公布了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平顶山市成功入围,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上下凝聚共识,乘势而上,迅速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工作,全市干群群策群力,共建文明城市,城市建设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
背街小巷“扮靓”城市“底色”
城区面貌改造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铺设路面、更换管道、清理街巷……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平顶山一条条街巷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以前路面窄,坑洼不平,骑车开车都很难走,接孩子还要绕路,现在路修得这么好,真是方便多了。”家住平顶山市湛河区轻工路街道高楼村的孙文福,目前提起回家的必经之路非常高兴。
长约1100米的健康路是平顶山市湛河区的一条背街小巷,也是高楼村居民外出的主要通道。过去由于路况差,骑车或开车上路时颠簸得厉害,居民多步行通过这条路。湛河区全面提档升级健康路的形象、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环境。不仅是健康路,湛河区把背街小巷的改造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里子”工程,辖区的41条背街小巷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升。道路改造不仅让附近的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也解决了困扰街边商户已久的“烦心事”,大家的烦恼也随之消散。
背街小巷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民之所呼的地方。它不仅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对政府是否以人为本、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的考量。今年以来,针对群众提出关于背街小巷面貌需要改造的问题,对全市范围内背街小巷作“全科手术”式改造,更换道路两侧路牙石、铺设透水砖……从地下管网改造,到路面硬化、路域环境改造,如今,昔日破旧的小巷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一道美丽风景,方便了群众,擦亮了城市的幸福成色。
“红马甲”点亮城市文明“信号灯”
“阿姨,您不能直接拐到斜对面去,应该从这过马路,到对面再等一个红灯。”“小朋友,不要在大马路上打闹,过来我这个位置等!”8月13日,在东安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平顶山广播电视台的“小红帽”配合民警引导着行人和非机动车按交通信号灯及道路交通指示通过马路。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市区各十字路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红马甲、手拿印有“文明出行”标语引导旗的志愿者,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跨越护栏。他们积极参与、默默奉献,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力军。
志愿者们在亲历交警日常工作、理解与支持交警工作的同时,呼吁广大市民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增强文明交通意识,争做文明交通示范者。为充分发挥各单位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美丽文明家园,首批确定城区30个主要路口作为“文明交通示范岗”试点路口,与路口周边单位衔接沟通,按照“定时、定员、定岗”要求,发动市、区各级文明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和青年志愿者,开展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带头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主动向市民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和“创城”知识,对路口及周边的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对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给予帮助。
一面小红旗,代表的是不可逾越的规矩;一件红马甲,折射的是市民文明守序的素养。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创城队伍中,做正能量的传递者,必然能够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无限的温情与善意,为平顶山城市的全面发展带来蓬勃朝气。
文明交通擦亮城市“名片”
文明是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良好的交通秩序则是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最直观的体现。对城区多个重要路口走访看到,文明出行已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新的风尚已蔚然成风。
公交站点排队有序上下车,出租车外观干净整洁……除公共车辆的变化,路面秩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建设路中心路十字路口,车辆有序行驶不加塞,市民自觉站在斑马线安全区等候绿灯,期间无人闯红灯或横穿马路;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有序通行,越道行驶、违规调头等现象发生较少;各大路口、人流密集地段,出租车随意上下客的现象也明显减少。“出租车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我们出租车驾驶员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代表之一,作为驾驶员我要把文明服务、安全驾驶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对待乘客热情周到、文明礼貌,遵守交通秩序,争当文明使者、争做服务标兵,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平顶山华达出租车公司驾驶员刘师傅表示。
“看到路边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广告灯箱、景观创意,出租车、公交车车载led屏上的宣传标语,还有十字路口的志愿者们辛苦的付出,我们作为城市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城市设施,保持好城市环境,遵守交通法规,不给创建文明城市添乱、添堵。”市民说。(平顶山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