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奢靡之风,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农村红白喜事以及人情往来的背后,成因复杂,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工作的开展,对相关部门提出了绵绵发力、持续发力的要求。
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并非一日之功,广大基层干部要懂得聚焦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从中找到工作的发力点,由点及面,逐步推广。这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
群众的关切点,就是工作的发力点。“眼睛向下”,才能把问题找准,更好的理清路子、开对方子、找到办法。我们不仅要看到天价彩礼、豪华丧葬、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等问题的存在,还要看到农民碍于面子,不得不从俗的无奈。“问题清单”就是我们的“工作清单”,找准了问题,就明确了工作方向。锚定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目标,就要坚持目标引领,推动工作开展不断走深走实,既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治理力度,又加强正面引导、培育文明乡风,切实为农民群众减负担、解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好办法是想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办法就在群众中。“脚步向下”,走进基层,问需于民,才能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离基层越近,越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的办法也就越有针对性,拿出的办法也就越符合实际。不少地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时,急于求成,颁布了操办标准,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进而引发了群众反感。移风易俗,本质上是一场思想层面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制度规范的方式,循序渐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在群众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步进行完善。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要做好群众工作、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必须用真情、下功夫、出实招,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点滴之力绘就人民群众的“幸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