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不认识我们,但我们都认识她!”说起98岁的肖菊秋,洛阳市涧西区青岛路一社区的“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纷纷表示,她们的相聚源于老人的爱心之举,“这支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近日,青岛路一社区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记者从洛阳市文明办了解到,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是洛阳市首支以辖区高龄老人名字命名的社区志愿服务队。
爱心感动众人,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顺势成立
肖菊秋是青岛路一社区的一名独居老人,此前,她因感激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对自己的无私帮助,向社区治理发展(慈善)基金捐赠现金一万元。
肖菊秋的爱心故事在社区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在感叹老人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秀品格之时,也有不少人受老人的精神感染,想为身边的老邻居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随着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顺势成立。
作为该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的首场活动,19日上午,涧西区青岛路一社区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敲开了肖菊秋的家门。
“肖阿姨,以后我就是你的专属理发师了,咱想剪个啥样的发型?”一进门,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李智霞就热情询问老人的需求,一边说着,一边摊开自己随身携带的“家伙什儿”。
根据老人“短点儿、精神点儿”的发型要求,李智霞开始挥动剪刀,没多一会儿,新发型就完成了。
“好看,可利索!”“这个发型通美着哩。”……其他志愿者给肖菊秋拿来镜子“检验”成果,几句话把老人逗得喜笑颜开。
剪完了头发,志愿者们又坐下陪老人聊天,从衣食住行聊到绘画书法,从国家发展说到社区变化,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据悉,接下来,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将按照每2-3天上门陪聊一次、每月上门理发一次等的频率,为社区像肖菊秋一样的独居、高龄及其他有实际需要的老人提供助老服务。
社区居民、家政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52岁的青岛路一社区居民孙亚淼是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也是成立该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
“老人心有大爱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孙亚淼说,虽然她和老人同住一个社区,但还是在晚报上看到有关老人的感人故事,“老人的身上有一种豁达的气质,她那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大家付出。”
孙亚淼在后来和邻居的闲聊中,发现不少人有跟自己相似的想法,她意识到,老人的爱心故事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宝藏,于是,她有了发起成立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的念头。
得知社区要成立主要服务于独居、高龄等老人的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69岁社区独居老人邓建芬“主动请缨”。“我也是一个人住,我能理解独居老人内心想要啥。”邓建芬说,人年龄大了,儿女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相比物质,独居老人更需要的是生活中和精神上的点滴关爱,“就我来说,有人如果能隔三岔五来陪我聊聊天,我就觉得很高兴。”
除了普通的社区居民,为提高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的专业服务水准、丰富服务类型,在社区的牵线下,一爱心家政公司派出专人进驻该志愿服务队,为受众老人提供上门助浴、上门体检、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青岛路一社区党委书记王奕介绍,该社区老年居民比重较大,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有903位,其中高龄、独居、空巢老人264位,依托社区平台,为这些老人提供助老志愿服务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截至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已有成员11人,接下来,随着肖菊秋老人捐赠的一万元钱通过社区治理发展(慈善)基金,用于社区邻里食堂燃气改造公益项目、降低邻里食堂餐食成本、反哺社区高龄老人群体,预计将有更多人加入助老志愿服务队伍,让爱在社区“内循环”。
社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应定期“自我问诊”
肖菊秋助老志愿服务队是洛阳市首支以辖区高龄老人名字命名的社区志愿服务队。
和一般的社区三自组织相比,像这样以一次爱心之举为契机、以普通居民之名成立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活动影响力、行动力上有何不同?它的成立是否能给社区基层治理一些新的启发呢?
对此,我市社会学者安锋表示,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出现了相当比重的独居老人,肖菊秋老人的经历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同时,老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爱心善举,也在社区营造出了大爱的温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社区居民们能够主动站出来成立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帮助更多独居、高龄老人老有所乐,是故事的温馨后续,也验证了“爱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从最初社区在疫情时期帮助独居老人,到后来老人拿出存款向社区捐钱,再到社区将善款用于公共事项并反哺更多居民,受到感染的社区居民站出来组成志愿服务队服务更多老人,发生在小小社区里的连锁反应,书写了一个正能量的“洛阳故事”,感人至深。
在安锋看来,和一般的社区三自组织相比,这样经由一次爱心事件而使得群众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必定更具生命力,且随着该志愿服务队服务活动的增多,还将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其中,不断扩大肖菊秋爱心故事的影响力,延长该志愿服务队的生命周期。借由此事,也希望给予更多社区一些启发,比如,志愿服务队伍成立的动力源泉是什么?是摆花架子还是为解决真需求?事实一次次地证明,人与人都是以心换心,社区为居民做多少,是不是真心实意做,居民都能感受得到,因此,他建议更多社区定时“问诊”各类志愿组织,不断更新换代、去伪存真。
此外,他还提及,就肖菊秋爱心故事映射出的独居老人养老这一社会问题来说,社区或将在未来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该职责,伸长基层服务治理的“触角”,这既传达出城市文明进程仍在持续推进的信号,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记者 王若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