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事画“红线”、《村规民约》定“规矩”、新事新办共“和谐”……近日,记者在濮阳县五星乡安寨村采访,一股移风易俗的新风扑面而来。一件件让人倍感新鲜的“新人新事”,引领文明新风逐渐成为该村村民的“主流”生活方式。
健全机制 管出文明新生活
前不久,安寨村一场特殊的婚礼成为村民的美谈:婚礼没有伴郎伴娘,没有婚宴,温馨而简约的婚礼,一样喜庆热闹。
这是该村红白喜事简办的一个缩影。
“以前,受传统红白事观念影响,有的租豪车,有的索要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安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林介绍道。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该村推选德高望重、热情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依据村内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村民行为规范,修订《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明确婚丧事宜操办流程、指导标准。从用烟、用酒、规格、花费等方面做出细致翔实的规定,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队伍、统一厨师制作、统一在家宴请亲属。这些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自觉,让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该村还以创建文明村为抓手,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红白理事会为载体,通过建章立制、宣传引导等措施,打造安寨村移风易俗“新样本”。
注重宣传 营造文明新氛围
走进安寨村,一幅幅极具特色的宣传文明新风的彩绘壁画不断吸引行人驻足观看。“墙绘不仅美观,还讲解了很多移风易俗小故事。现在村里办红白事都不攀比了,我们当然高兴了。”该村村民郭法长说。
为了让文明新风潜移默化地融入村民日常,该村每周至少播放一次上级政策及移风易俗事项,采用彩绘壁画、放映专题片等形式,大力传播破除陈规陋习,对好的典型进行挖掘表彰,制作光荣榜长廊,让好人好事在村中弘扬;组织村文艺队编排移风易俗内容的快板、三句半,坚持在村文化广场反复进行演出,还为村里有红白事的家庭义务上门进行文艺演出。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形式,让村民充分领会党和政府出台的新精神、新举措,做到心里明白,操作起来不偏离政策规定,努力营造文明节俭、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规民约 约出文明新气象
“以前见面、看好、办婚礼这些流程下来不少于16万元,烟至少几十元一盒,酒不少于一两百元一瓶,宴请亲朋好友都是在大饭店招待,不仅浪费,还加重了家庭负担。”刘建林说,自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来,《村规民约》规定红事总计不超过6万元,凡是有红白事,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参与,婚宴一般6到8个菜,每桌180元左右,用烟不超10元,酒不超30元,由厨师统一做菜,在家招待亲属,人工无偿服务。
今年2月,村民韩天亮与卓芳结婚,仅邀请少许亲属简单在家置办了8桌酒席,卓芳的父母也没有向韩天亮提出要彩礼的要求。他们表示,只要孩子婚姻幸福,比一切都强。
“我们村通过推进婚丧嫁娶的改革、倡导文明丧葬以来,每桩婚事花费比原来平均减少8万余元,丧葬平均节约1.5万余元。”刘建林说。
丰富文娱 涵养孝善新风尚
走进该村日间照料中心“福乐居”,十几名老人聚在一起拉家常、看节目,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福乐居’的工作人员对待老人比我们这些当子女的还用心,老人在这里不愁吃,还有人照顾,让像我这样在外打拼的人没了后顾之忧。”80岁的韩书民是最早入住“福乐居”的老人,其子韩学停提起“福乐居”称赞不已。
据刘建林介绍,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该村高标准打造日间照料中心“福乐居”,创新村级养老服务新途径,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让“养老”走向“享老”,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把孝善文化融入移风易俗工作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老人感受节日的温暖。
乡风淳、乡村兴。如今,婚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理念在该村已蔚然成风,群众不再像以前那样盯彩礼,而是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和文明理事上,村民比干劲、比发展、比创收、比家庭和谐。同时,随着乡风文明的不断提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现在已有19家乡贤返乡项目在该村落地,村土地流转1250亩,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充实吸纳了剩余劳动力,提高了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村委会还组织成立了盘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等,让村民精神一起“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