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南岸一小区成立顺风车队,用1000多颗爱心将居民凝聚在一起,他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形成了“让社区没有陌生人”的邻里关系。
1000多颗爱心延续近8年
北邻黄河的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西山社区思念果岭小区风景如画,常住居民6000人左右,老人、孩子较多,缺点是位置偏远,公共交通不便利。
“我们在去打羽毛球的路上,从广播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大爱事迹,就商量筹建顺风车队的事。”2016年夏天的一天,小区居民朱洪、彭贵增、吴英豪和李华立谋划给邻居办件“小事”。
当年12月5日,顺风车队成立仪式上,他们一呼百应,邻居们踊跃报名。“车队一步步壮大,最多时队员999人。居民是流动的,有的邻居搬离了小区,现在是931人。”今年7月9日,朱洪接受采访时说,近8年来,加入车队的邻居共有1100多人,服务居民约1.5万人次。
群里喊一声就有车坐
顺风车队为公益性质,队员每载客一次,就传递一次爱心。车队在居民区附近设置了5个“顺风车乘车站点”,居民可在那里候车,有的队员在路上看到提着大包小包的邻居,也会主动询问是否乘车。
车辆限号、夜间生病、夜班下班等情况,给车队带来很大“流量”。“半夜三更,孩子头疼脑热,只要在群里喊一声,顺路的车辆就会帮忙接送。”朱洪说,有一次,年近80岁的独居老人刘女士突然摔倒,她的女儿无法及时赶到,车队队员得知后忙前往帮助。
“让社区没有陌生人”
运行近8年,有没有纠纷?这个问题在车队成立之初,就有两名律师邻居提出,律师建议车队和乘客“签字画押”。“这种繁琐形式,根本行不通,这么多年来,运行风险依然存在,但大家相处融洽,因为我们有爱。”彭贵增说。
西山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波说,以车队为基础,居民成立了羽毛球、太极、诗歌、读书等16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一个党小组,也是一个网格。在各种兴趣活动中,大家拉近了感情。邻里之间有了矛盾,或者是居民和物业之间有了纠纷,车队能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
车队让原本不熟悉的邻居们越来越熟悉,一些邻居还结成“搭子”,一起出行,一起吃饭,一起旅游……谈起车队的未来,彭贵增说:“我们希望车队让社区没有‘陌生人’,邻里之间都结成对子,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形成和谐和睦氛围,愿未来再也没有顺风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