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红龙镇,狂风,暴雨,气温8℃。待雨停歇后,24岁的史小延扎起帐篷,炖上豆腐菜,啃着馒头,想念起宝丰县大营镇段寨村的父亲,想起了胡辣汤和琥珀馍,天边那道彩虹仿佛从这里一路延伸到了平顶山老家。 这是史小延徒步去西藏的第73天。一边视频“直播”,一边宣传家乡,一路跋山涉水,他已经跨越河南、陕西、四川3个省,行程1750公里。预计十余天后,史小延就可以进入西藏境内,计划9月底抵达拉萨。
7月3日,平顶山日报抖音号、平顶山微报视频号发布相关视频后,引来近130万网友围观。
“我要徒步西藏,更好地‘见自己’”
“我要去西藏。”今年4月初,当这个念头从史小延脑海中蹦出来时,他自己也很惊讶。
史小延曾经白手起家,在平顶山市区开过一家汽车装饰公司。2023年,在磕磕绊绊的创业路上,他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公司关闭,他回到家照顾生病的八旬老父。
“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试图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处于人生低谷的我,忽然想要在徒步去拉萨的旅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史小延说,“我是个行动派,一旦决定就要马上实施。”
当得知他要徒步去西藏,朋友们都劝他:“那么远,那么累,图个啥?”史小延并没有过多解释,“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我要在徒步去西藏时,更好地‘见自己’。”
查阅资料、翻看视频、咨询驴友......从未有过徒步远行经验的他,在背包里装入锅、炉头、气罐、睡袋、帐篷等物。随后,他背着重达37斤(1斤=500克)的背包,踏上了全程3000多公里的徒步西藏之路。
“我竟成了平顶山的形象宣传大使”
“大家好,我是‘云’,从平顶山老家出发,徒步去西藏拉萨......”在史小延的抖音号和视频号,几乎每条视频前,他都会铿锵有力地喊出这句话。
“云”是史小延的网名,一路上他收获了很多友谊,也有很多人向他问起平顶山的情况。
“平顶山有巨大的煤田,有天青色的汝瓷,有美丽的白龟湖,还有一口入魂的胡辣汤、揽锅菜、饸饹面......”每当向驴友们讲起平顶山,他都滔滔不绝,兴奋非常,引得大家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平顶山看看。
湖北、陕西、东北、山东,沿途遇到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没想到,提起平顶山,很多人都知道。
“我竟成了平顶山的形象宣传大使。”史小延哈哈大笑,“因此我设计了视频开头那句话,希望大家了解平顶山,爱上平顶山。”
“老乡加油。”“有志气、有毅力,祝你成功!”“我在平顶山鲁山,为你点赞。”......截至目前,史小延收获粉丝万余人,老乡和网友的评论支持,成了他前进的“加油剂”。
沿途的风景,让史小延感受到祖国的山川秀美,但他现在更怀念家乡的美食和美景。“我见了牦牛、大草原,让人心旷神怡,吃了江油肥肠、酥油茶、藏餐,风味独特。”史小延说,“此时此刻,我更想怼一碗胡辣汤,再来几根热油条。”
“虽然困难重重,但一直被沿途的温暖治愈”
在社交平台分享的视频里,狂风暴雨中,史小延背着背包、穿着雨衣艰难行走;睡觉和补给都不固定,实在累得很了,就在路边直接躺下休息。
为节约开支,在平原,温度高,他6天住一次宾馆,走到高原地带,温度低,10天左右他会住一次宾馆,洗澡、整理衣物,养好精神继续出发。截至目前,他已花费近4000元。
在旅途中,吃饭也是难题,有时甚至会挨饿。在西安河堤路,沿途没有超市和饭店,史小延只能靠背包里的干脆面充饥。
高原上、旷野里、大路旁,他用双腿一点点丈量;大雨、暴晒、极低温,他都经历过。一步一个脚印,他始终向着目的地进发,从未迟疑,也从未回头。
在翻越卡子拉山时,他极度缺氧,帐篷被狂风暴雨掀翻,全身被雨水浇透,靠着自驾游的旅人给的衣物,他才撑过了那个夜晚。
脚被磨出了血泡,鞋子也磨破了几双,腿疼、背疼不时袭来。“我的背包42斤了,里面有很多沿途居民和驴友赠送的纪念品,我一件也不舍得扔。”史小延说。
“虽然困难重重,但一直被沿途的温暖治愈。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四川江油,那里的人们知道我是河南人,不停地向我提供帮助,热情邀我去家中吃饭。”史小延说,江油人民特别感谢河南人曾经的援助,他们一辈子记在心里。
“他很有毅力和冲劲儿,再艰难都没有打过退堂鼓。”刘伟风是史小延的新朋友。刘伟风从黑龙江鸡西出发,推车徒步去西藏,两人在四川雅安相遇,聊得投机,决定结伴而行。“我会一些视频拍摄(技巧),他很有兴趣,一直在学习。他还邀请我将来去平顶山游,听了他的讲述,我很向往。”刘伟风说。
“沿途我收获了很多,既有真挚的友情、无私的帮助,也有自我的感悟,内心很充实,仿佛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史小延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人不能被困难打倒。他要总结经商失败的经验,谋划未来的人生。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徒步西藏结束,回到平顶山后,他希望更多地陪伴亲人,也希望能够从事一份宣传平顶山、推介平顶山的工作。(记者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