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之窗网站公布《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一批古树名木公园”。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古树名木达到508.19万株,其中北京有41865株,这些珍贵的树木分布在16个区,涵盖33科56属74种,以侧柏、油松、桧柏和国槐为主要树种。
古树名木,这些自然的长者,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更是城市中难能可贵的绿色守护者。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有效保护这些生态珍宝,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我们未来生活环境的责任。它们见证了朝代更迭的繁华与沧桑,承载了历史悠久的故事与传奇,为城市的空气净化、生态平衡贡献着无私的奉献。然而,面对城市化的洪流,这些古老的树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在不断地改变。在这繁忙的都市中,古树名木的树龄或许已经超过了我们生活的岁月,它们的身影或许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兴衰荣辱。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应该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以传承历史的珍贵记忆,弘扬文化的丰厚底蕴。
古树名木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善举,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文化与生态策略。北京“九搂十八杈”的侧柏超越了单纯的树木属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生命纽带。其生长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其枝叶间低语着古都的风云故事。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个活的博物馆,一个流动的文化传承者。
然而,古树的生命力虽强,也难抵岁月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数据显示,我国古树名木中有数十万株正面临衰弱甚至濒危的境地。这不仅是一个生态警报,更是对我们现有保护措施的严峻考验。在这方面,北京市的举措值得称赞。从《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到具体的保护规划,政府展现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心与行动,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全国的情况则更值得深思。虽然有地方制定了“一树一策”的保护方案,例如陕西对其5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进行精细化管理,显示了地方在古树保护方面的创新与努力。然而,面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差异与保护需求,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系统的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每一棵古树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此外,公众的参与和教育同样关键。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如何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如何让每个人都成为古树的守护者,需要我们在传统的保护行动之外,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让古树保护成为社会共识和文化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古蜀道边的嘱咐,不仅是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更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申。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正是将这种文化自信和生态智慧结合起来,展现我们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策略和行动,更需要文化的自觉和生态的智慧。
因此,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忽视自然。古树名木作为历史和自然的结合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态价值,是我们城市的瑰宝,更是我们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这些古老的树木,让它们在城市的喧嚣中继续闪耀着绿色的光芒,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田坦)